多部共执新《条例》,该给“网疯卖酒术”上棒子了
@2024-04-12 14:21

2020年愚人节,背负6亿元债务的罗永浩在抖音完成直播首秀,3小时带货1.1亿元,创造了该平台的带货历史纪录。

对此,当当创始人李国庆嗤之以鼻,公开声称:“一个企业家做自媒体、挣广告费、带货,很荒唐。”

然而“打脸”来得很快,李国庆在不久后就成为了自己口中的“荒唐人”。

2020年6月,李国庆在淘宝进行了个人第一场电商直播,推销自己的早晚读书季卡,还学巴菲特卖起了“李国庆午餐”。

近年来,“流量造富”的故事广为流传。在巨大利益的推动下,不少投机者为了卖酒而不断突破底线,他们通过不断升级的工具和话术,奇招迭出,愚弄消费者,污染酒业生态。

公开数据显示,近五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长10.5倍,而投诉举报的增幅高达47.1倍。

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举行了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情况,市场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国家网信办、中国消费协会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

针对网络消费,《条例》作了五个方面的规定(文末有彩蛋)针对直播的特性和突出问题,《条例》也在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平台管理、规范营销行为等方面做了规范,重点在于解决直播“台前幕后”主体多、“人货场”链条长、“线上线下”管理难、消费者举证难、虚假营销、货不对板、退货困难等问题。

这一次,在国家进一步规范电商的新政之下,不断迭代升级的“网疯卖酒术”也迎来了当头棒喝。

谈恋爱吗?卖你假酒的那种

2016年临近春节的某天,小伟(化名)在手机上收到一条好友申请。点进去一看,对方头像是位笑得很甜的美女,申请备注里还写着“张姨介绍”。虽然他对“张姨”一时没有印象,但临近30岁的他确实天天被家里催婚,便通过了申请,然后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

美女表现得非常主动,又是嘘寒问暖,又是主动分享生活日常,还不时甜甜地发来语音喊“哥哥”。单身多年的小伟仿佛体会到了恋爱的甜蜜,在这期间,小伟主动给对方发新年红包,但被拒收了,这让他更加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个不贪的“好姑娘”。

眼看着两人关系逐渐升温,美女却突然玩起了消失。这可把小伟急坏了!过了几天,美女终于上线,在小伟的再三追问下,才道出她爷爷的酒厂出了问题,产品大量滞销,问小伟能不能帮忙买一些。这可把小伟心疼坏了,赶紧掏钱买酒帮“女友”分忧。

△CCTV《今日说法》栏目报道的卖酒恋爱骗局

然而,收到货后,粗制滥造的包装和难喝的口感怎么也和对方说的“老酒”挂不上钩,小伟的微信也被美女拉黑。

至此,小伟方才大梦初醒,惊觉自己谈了一场“被卖假酒”的“假恋爱”。

在网络世界,除了虚假的爱情,也有为卖酒而编造的虚假亲情。

2018年4月,一则“陈静替父卖酒”的广告风靡网络。在广告里,陈静是遵义仁怀人,大学毕业后放弃工作帮助父亲卖酒,其父则是一位地道酿酒人,父女二人合力在广告中为自家美酒代言。随后,各种长相不同、年龄不同、穿着不同的“陈静”纷纷亮相,卖酒卖得不亦乐乎。

该年11月,仁怀市市场监管局对此展开调查,将其认定为虚假宣传,涉事企业受到相应处罚。

在以文字为载体的网络传播、销售中,由个人、企业、团队主导策划的卖酒行为主要利用消费者的感情(爱情、亲情、友情),编造故事博取消费者信任,从而达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目的。

神游网络,身份是自己给的

如果说文字描述不直观,那么酒厂老板用视频带你“亲眼”参观酒厂、走进车间,“盯”着生产出来的酒总值得信赖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2016年左右,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开放带货功能,短视频带货逐步迎来春天,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究其逻辑,博主们需要先通过短视频吸引关注,然后再通过软植入、硬广的形式向粉丝介绍产品,吸引粉丝购买。

那么,什么样的视频才能吸引到消费者呢?一些卖酒主播想到了“立人设”。

“我关注的一个长得挺好看的博主,前几天还说自己是酒厂的销售人员,过几天又拍视频说自己其实是酒厂厂长的女儿。再后来,她又在酿酒车间了。”沉迷于抖音平台的小陈谈到。

他本身就是酒类行业从业者,所以关注了很多与酒相关的博主。他惊讶地发现,他们要么是酒厂老板,要么是留学回来接管酒厂的酒二代,或者干脆就是酒厂的酿酒总工程师,甚至是酒业行业专家。后来看得多了,才发现都是包装的套路。

除了“老板们”,也曾有“酿酒姑娘”在短视频领域获得大量关注。

视频中的酿酒姑娘或是大学毕业回乡发展,或是放弃高薪回家酿酒,或是迫于生计酿酒补贴家用,或是离异带娃自立自强……但无论“身份”是什么,视频中的她们总是衣着暴露地在酿酒车间里忙活,似乎正在为酿出好酒而努力。

网络里,身份是自己给的,反正谁也不认识谁。这些视频通过虚假身份来骗取消费者信任,从而达成销售的目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那些号称天天泡在茅台镇酒厂的博主们IP定位,很多根本就不在贵州省内。

某位人设为单身离异带娃的女性主播私下向名酒研究所(MJYJS2024)坦白,她之所以选择这个人设,是因为专业性不够,希望赚一点同情分:“白酒专业性很强,我在拍视频之前从没接触过,所以每次能说的专业词汇就那么几个,说完后就得赶紧用别的话绕过去。”

由此不难发现,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消费者也越来越不好骗了。因此,卖酒博主们的话术也升级到了“专业”输出,希望以品质服人。

绝(zhuān)不(mén)坑“家人们”

在短视频开放带货功能的同期,还有一种新的网络购物方式越发时兴——直播带货。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重点监测电商平台累计直播场次超1.2亿场,累计观看超1.1万亿人次,直播商品超9500万个,活跃主播近110万人,直播电商的市场规模已达数万亿元。以网红为主导的直播带货模式为社会化营销带来了新机遇,也让别有用心的卖酒人有了新工具。

在直播电商中,消费者可以与主播线上“对话”,传达自己的想法,多方位了解商品信息。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如何把粉丝留在直播间并引导他们购买,主播们的话术就尤为重要了。

“我们招主播除了长得好看以外,还要能说会道。面试的时候我们就会安排他们自己编一套卖产品的话术,模拟直播。他们进公司以后,我们也会定期开展统一话术培训。”在翡翠直播领域做到上亿规模的杨女士表示,“我们每场直播前都会反复打磨话术,并且每一场都会调整、升级。直播话术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交易结果。”

在很多主播眼里,直播话术是最考验主播专业的难题。因此,为了“博出位”,卖酒主播们经常语出惊人。在巨大的利润引诱与流量算法的对冲下,一系列“冲业绩”的畸形现象层出不穷。

①放空钩钓大鱼

为了吸引更多流量,一些卖酒主播会将飞天茅台、普五等名酒作为引流产品,然后在直播间打出类似于“9.9元抢飞天茅台”的活动。然后,伴随着主播的激情讲解,终于来到了倒数3个数上链接的环节。但往往在这个时候,主播就会急刹车,说:“我看很多家人们在问xx产品(多为高毛利贴牌产品甚至假货),我们再给大家讲解一下。”那些准备低价抢名酒的粉丝只得按捺下激动的心情,继续留守直播间,等待下一轮活动开启。

“其实那就是个噱头,就算点进我们直播间,看到小黄车上有链接,也基本都是空链接,我们不会放单。”有酒类主播表示。他们内部,管这种方法叫“放钩子”,目的就是吸引流量。

②低价骗局

“网上的东西都是虚拟的,我怕你把握不住啊孩子,这里水很深……”曾经,潘长江在直播中如此劝诫嘎子(小兵张嘎扮演者谢孟伟)。然后调转头,自己也跟上了嘎子卖假酒的脚步,还曾在直播中指着酒瓶上一个装饰玻璃说是价值上百万的钻石,吓得主持人赶紧说“没那么贵”。最终,“潘嘎之交”都没HOLD住,双双翻车。

随后,知名演员于震也接续了这种直播风格,经常“倒贴”百万、千万给粉丝家人送福利,把直播间卖158元的酒说成造价15万元,并直言“亏得起”。

于是,网友们将这几位卖假酒的名人戏称为直播卖酒界的“抖音三子”。

在整个直播电商领域里,“低价”一直是核心竞争手段之一,主播们总是通过各种话术让粉丝相信,他们卖的是质量最优、价格最便宜的产品。利用消费者这种“占便宜”的心态,通过话术套路,一些卖酒主播为假酒、劣质酒找到了销量。

③玩花活博眼球

“老板,不能再低啦,真的已经亏了!!!”

“不行,必须给到我的家人们最优惠的价格、最大的福利,我们亏也不怕。”

主播和助理在直播间“吵了”起来,助理这边“控诉”这么好的酒卖得太便宜了,老板那边却大手一挥就是要为家人谋福利。伴随着激烈的争吵,直播间下单量蹭蹭上涨。

这也是直播常用的话术套路之一。

除此之外,拉酒线、夸张的语言和动作、美女主播的性感装扮、挂错价格等戏码也在多个酒类直播间上演,以此吸引粉丝、促进成交。

可以看到,在直播间里,这些“心怀不轨”的卖酒主播们总是通过美化语言、假意真诚、玩弄套路来博取“家人们”的信任,从而促使他们下单。

相较于文字、视频时代,直播电商对话术的要求显然更高。他们要在直播间里介绍产品、输出专业知识、坚持人设、与粉丝沟通互动,这些都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演员素养。

然而,必须看到的是,在主播们疯狂涌入后,各直播平台也开始了“治理”。2024年1月,抖音就发布《关于调整酒类目经营权限的治理公告》称:平台发现个体商家售卖酒类产品时,易出现虚假宣传酒类品牌等问题,欺骗或误导消费者,危机消费者权益。因此,抖音决定关闭个体店酒类目的经营权限。

可以看到,未来伴随着政策条例越来越完善和平台监管越来越严格,留给主播们耍花活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在1996年央视春晚小品《打工奇遇》里,赵丽蓉老师有一段台词流传至今——“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

小品的结尾,是赵丽蓉老师揭露了这种作假行径。

然而,在网络红利的裹挟下,通过虚假包装来卖酒的行为却屡见不鲜。许多人处心积虑,一次又一次地升级话术,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赚取快钱。

从古代的掺水卖酒到如今的演技坑骗,只要酒业的规模和利润还在,这场战争就会永不停息。

不过,既然是战争,那么作为酒业中人,即便意识到无法将其彻底消灭,我们也当坚持斗争,让邪不能胜正。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相信随着信息透明度、平台监管、业内重视度的提高,如此乱象终将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