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北俊杰张朝阳:走进白酒美学的隐秘世界
@2024-04-21 19:26

张朝阳是鼎鼎大名的酒类包装设计师,自2013年创业以来,十一年间,他以彗星般的速度闯出偌大名声,用一个个令人目眩神迷的作品告诉我们——白酒可以如此之美!

圆脸披发,黑框眼镜,修剪精致的胡须,现年40岁的张朝阳文质彬彬而略带雅痞风范,颇有异性杀伤力。只是,他那满头的华发,似乎默示着不足为外人所道的艰辛。

白酒之美,并非妙手偶得。在一啄一饮的因果定数里,在一花一世界的方寸毫厘间,张朝阳在不为我们所知的细琐中聚沙成塔,点化神奇。

工业设计的秘境

时光倒流十余年,刚从西安美院毕业的张朝阳还是一名实习生。

天骄年华,锋芒毕露,初涉职场的张朝阳参与设计新款白沙香烟包装,一举夺得大奖,为公司拉来了三亿多元的业务。

初试啼声之后,心怀丘壑的张朝阳却在领导的青眼有加中离开了这家专做香烟设计的公司,转战平面广告设计。

“香烟盒子太小,还得留出将近一半空间放‘吸烟有害健康’,对设计局限性太大。”张朝阳如此说道。

有才华,有傲气,从这一点来说,张朝阳是一个合格的美院生。

然而,大则大矣,平面广告也始终只是二维天地,无法让张朝阳腾空翱翔。2009年,张朝阳与酒结缘,加入泸州老窖产品研发部,杳然于江湖。

工业设计的秘境至此向他敞开大门,瓶体容量的细微差别、包装纸板在不同温湿度下的伸缩幅度、各种材质的属性特点……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运用之间,失毫厘而谬千里。

这个消费者视野之外的浩瀚空间,终于能够安置张朝阳的才华。他安心于此,在连续几个月称量酒瓶的枯燥工作里褪去青涩,在如饥似渴的求知中丰满羽翼。

将近四年,张朝阳摸透了白酒包装的每一个环节。从瓶体打造到包装印刷,从生产灌装到物流运输,如是种种,巨细无遗。

从天马行空的创意天才到计较瓶体零点几毫米的误差、材质细微的强度区别……张朝阳从九天之上俯冲进九地之中,仿若炽钢淬火。

面对这样的巨大转折,张朝阳那颗文艺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蜕变?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正是因为这段沉心静气的岁月,才有了张朝阳后来的鲲鹏之变。

工业设计师的苦修

2013年,羽翼已丰的张朝阳在成都创立北岭俊工作室,成为一名酒业工业设计师。

之所以起名“北岭俊”,是因为张朝阳顾念老家陕西韩城,取“秦岭以北的俊杰”之意,字字千钧,打出一片天地的傲然之意昭然若揭。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白酒包装的设计师是那种美学功底深厚,想象力丰富,一拍脑袋就是一大堆创意点子的人。但张朝阳却说:“设计师是要解决问题的。”

出点子和出点子并且将其实现是不一样的,两者的难度差异不可以道里计。

譬如一款造型独特、色彩缤纷的瓶型设计,选哪几种材质、材质之间如何镶嵌拼合、金属材料的延展和弹性是否符合要求、如何把废品率控制在成本以内、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是否良好、强度能不能保证运输安全……等等等等,全都是工业设计师需要去通盘考虑和解决的事。

不停的打样尝试、不停的发现问题、不停的解决问题,直至优化到再也无能为力就是张朝阳做项目时的常态。无论他的哪一款作品,尝试打样的瓶子都足以堆满近百平米的房间。

白酒包装设计领域没有一蹴而就的天才,所谓大师,也是三分天赋,七分辛劳。苦苦寻找某种合适的材质、花费巨大的精力和供应厂家沟通工艺的创新及可能性、在反反复复的打样中苛求自己,求得更好的可能,水滴石穿,琢磨成器。

没有这些细琐到令人发指,繁复到让人害怕的基础工作,再美的设计创意也只是空中楼阁。

不仅如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工业设计师,其知识面涉猎之广、之深也为常人所难以想象。材料、几何、力学、色彩、文化、市场、生产、运输等各门各科都要懂,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懂。即便如此,张朝阳坦言,他和他的团队仍然需要经常恶补知识,以此应对新品牌、新工艺、新市场的日新月异。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当我们拿到一款酒,因其包装、瓶型而心生愉悦,欣然饮之的时候,我们绝不会想到,为了这刹那的好感,设计师究竟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我们所感知到的美,到底又是设计师所赋予的几分之一。

纵观张朝阳为酒业带来的数十款作品,仿佛回望他创业十一年的苦修之路,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次创作,都如同一次分娩,每一次阵痛,都给这条没有止境的道路留下新的道标。

超越!超越!还是超越!

张朝阳说,杜绝平庸的办法,就是超越,超越别人,超越自己。

有此信条,张朝阳无惧别人对他作品的模仿,他相信,他永远可以做出更好的东西。与其纠结这些,还不如持续创新。

设计于2017年的智慧舍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智慧舍得是品味舍得的升级产品,肩负着拉高价位的使命。但品味舍得的设计已然十分出色,智慧舍得要在更进一步的同时兼顾品牌所传递的简约诉求,难度非常高。

张朝阳接到这个项目后,先花了大量时间来吃透品牌,然后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翻阅典籍,激荡脑力,在茫茫的想象空间里追寻那一点真灵。

探索、否决、再探索,精诚所至,盘古开天地,舍自身而成就世界的内涵跃然脑海,洪荒初始,极致原点,无以复加。最终将5000年的文化厚度,浓缩到2毫米的金属丝线上,“少到极致即是多,舍到极致便是得”。

确定创意,再磨工艺。如何在玻璃材质上实现磨砂陶和石质这两种迥然不同的质感、如何用金属镶条表现天地初开的分际线并提升价值感、镶金属条的槽怎么开……一项项的去和供应厂家磨,一个难点一个难点的去攻破,最终斩获多项大奖,惊艳业界。

再如国窖1573的龙年生肖酒,本来明明可以仿生肖酒之惯例,抽象也好、写实也罢,将其用龙形予以呈现,客户不会有任何二话。但张朝阳却给自己加码加难,把它设计成了龙盘和氏璧,别出机杼,脱颖而出,亮瞎我们双眼。

十一年,对一个人来说颇长,对酒业来说却很短。张朝阳之所以能得到行业认可,一跃而为白酒包装领域的大师,根底就在于他从不懈怠,从不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觉。他不断的积累,不断的突破自己的极限,让酒业始终对他的作品满怀期待。

超越自我是一个很累的过程,身体累,心更累。张朝阳说,每当他累了,他就听听摇滚,张楚的,郑钧的,各种各样的都听,根据心境来选择。闻弦歌而知雅意,以笔者的见识,摇滚精神的内核正是打破束缚、自由创新、积极面对挑战,张朝阳的这点小癖好,恰好诚实的反映了他的三观,自洽了他在酒业的所行所为。

超越,给予客户预想之上的作品,张朝阳的提案,至今基本都是一次通过,在“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的当下,不服不行。

这无关名头,在真金白银的创意委托中,诚意看得见,入木三分的专业性和先把自己苛求到死角的决然方为底气。

与张朝阳促膝长谈,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在他身上,你能感受到文艺的气息和风骨,但同时你也能体味到他的脚踏实地和经世致用。他的美学植根于基层工业和社会表里,可实现,够周全,让艺术得以济世,令酒业得以升华。

他有品位,眼光高,却也能在生活中各种将就,洒然一笑。实在忍不住了,就发发以后要自己设计家具,自己设计餐具的愿景。

平衡之道,取舍之间,张朝阳让飘在天上的白酒美学落入凡间,被我们所感知,所赞叹。

他寡言少语,没有夸夸其谈的理想,只是暗自发狠,默默的接下一个个项目,赋予它们生命,让它们不断超越,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沉默如雷,隐秘而高尚。

设计师当如是,大师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