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年产量、营收和利润,宜宾产区是怎样的存在?
@2025-01-02 16:39

随着香型格局的趋稳,其纷争已暂时告一段落,而在品质、品牌、内涵的表达中,产区则占到了更多的权重。然而,当我们关注产区时,目光往往聚焦于产区龙头或产区当前的规模,并未深究其成长脉络。

为帮助行业更好地了解各大产区,名酒研究所(ID:MJYJS2024)梳理了宜宾、遵义、泸州、宿迁、吕梁等主流产区(以地级市为单位)二十年来的白酒产量、营收、利润三大指标,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宜宾篇。

宜宾是全国白酒产业高地,白酒是宜宾的“一号产业”。

根据宜宾市酒业发展局对外公布的数据,2023年,宜宾规上白酒企业营收突破1800亿元,利润突破400亿元。按此数据换算,全国白酒大约四分之一的营收和六分之一的利润都来自宜宾。

那么,宜宾产区有着怎样的20年呢?

产量、营收、利润,三大指标看宜宾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酒品质消费起势。浓香型白酒以浓郁的香气和丰富的口感赢得市场青睐,逐渐取代清香型白酒,成为新的霸主。

1988年,国家放开名酒价格管制,五粮液等浓香型白酒代表品牌抓住机遇,大胆进行品牌化运作,推动了浓香市场的繁荣。

1994年,五粮液超过汾酒成为新的行业领袖,有了“龙头”的背书,宜宾产区顺理成章地成为白酒品质与品味的代表。

2004-2022年宜宾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

梳理20年来的数据可以发现,宜宾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折65度、商品量,下同)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07年产量最低,为14.39万吨,2017年达到峰值,为72.97万吨。此后,行业进入波动周期,宜宾白酒产量稳在了50万吨左右,并伴随着周期小幅波动。

▲2005-2023年宜宾白酒企业主营业收入

在营收方面,宜宾白酒企业的主营业收入保持了节节攀升的态势。2023年,宜宾白酒企业主营业收入超过18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2005-2023年宜宾白酒企业利润总额

在利润总额方面,与营收同频,宜宾白酒企业的利润总额一路走高。从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即便行业承压,头牌产区的赚钱效应依旧不可小觑。

▲宜宾产区白酒品牌梯队

整体来看,20年间,宜宾产区虽产量不大,但与市场需求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比例。除此之外,宜宾白酒整体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持续正向增长,白酒龙头、二/三线梯队以及原酒梯队应有尽有,可以说,宜宾众多白酒品牌基本都在市场找到了各自的赛道和位置,这在地级市产区中是极其罕见的。

宜宾产区在全国的“坐标”

衡量一个产区的地位,不仅要看其经济指标的绝对值,还要看其在全国产业中的相对值。

▲2004-2023年宜宾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占全国比重

近20年,宜宾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占全国产量的2%-10%。其中,最小值出现在2008年。当年,宜宾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15.92万吨,占比2.8%;最大值则出现在2021年,当年,宜宾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70.33万吨,占比9.83%。

结合宜宾产区头部酒企如今的产能规划,未来,宜宾产区白酒产量的占比大概率会上浮,但上浮的空间不会太大。

▲2004-2023年宜宾白酒企业主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

由于龙头带动,宜宾白酒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一直位列产区前茅。数据显示,20年来,宜宾白酒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的14.81%-27.08%;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的15.07%-35.72%。

▲2004-2023年宜宾白酒企业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

名酒研究所(ID:MJYJS2024)注意到,2005年,宜宾白酒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为35.72%,这一纪录在地级市产区中至今未被打破。2010年之后,酱香型白酒与清香型白酒发力,宜宾白酒企业利润总额占比逐渐下滑到20%以下,随着香型分天下理论的退场,宜宾白酒营收与利润总额占比也逐渐趋稳。

值得一提的是,2005-2023年,中国GDP由18.73万亿元增长至126.06万亿元,增长573.04%。宜宾白酒产业营收也由163.01亿元增长至超1800亿元,增长1004.23%,跑赢了大环境。

从近几年的表现来看,宜宾产区以不到十分之一的产量,实现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营收和六分之一的利润占比,“酒都”的地位正持续夯实。

三方面还原真实的宜宾产区

对于许多业内人士来说,宜宾产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宜宾有世界名酒品牌五粮液,同时也是全世界公认的“酒都”;陌生的则是宜宾产区除了五粮液以及近几年杀出重围的叙府,能叫得上号的品牌其实屈指可数。

名酒研究所(ID:MJYJS2024)通过近期的多次走访发现,宜宾产区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主要原于以下三方面。

在数据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统计口径原因,宜宾白酒企业的主营业收入包含了白酒相关配套企业的数据。这种数据非常有冲击力,但也模糊了业内人士对宜宾产区的认知。

如果只算白酒,营收数据要小不少。

在传播方面,宜宾许多酒企善“酿”不善“卖”,是全国最大的原酒供应基地。宜宾有着全国最大的原酒供应商高洲酒业,以及以原酒业务为主的长兴、竹海、金喜来、戎德坊、宜人坊等,除此之外,南溪酒业是劲牌公司在宜宾投资建设的浓香白酒酿造基地,今良造是白云边的基酒生产企业,国美酒业是浮来春基酒生产基地……许多二、三线酒企在宜宾都有酿造生产资产。

由于很多消费者对白酒品牌具有地缘与家乡情节,原酒生意在“保密”方面都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因此,众人皆知宜宾酒好,但能随口叫出名字的品牌却不多。

在抱团方面。相比其他香型,浓香赛道的竞争更加激烈,产区内部的整合难度也更大。近几年,在酱香、清香产区纷纷抱团四处出击背景下,宜宾产区抱团出击的声量是低于预期的,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宜宾产区虽赫赫有名,但相比之下却少见于报端。

好消息是,今年年初,宜宾市酒业发展局成立,负责统筹宜宾涉酒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宜宾产区或将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随着白酒进入缩量竞争时代,白酒新消费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比如理性化、低度化、轻松化、悦己化等等。同时,行业调整并不代表白酒产业蓄水池变小或者消失,商务接待之外的消费刚需依旧强劲,这对于具有完整产业链、完备产品矩阵与顶级产区认知的宜宾来说,是一个可以转动命运齿轮的机会。

今年,宜宾市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白酒全产业链3000亿元。

很显然,老牌产区的雄心依在。